咨询电话

15335262833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狭缝式浮游菌采样器的使用维护技巧

狭缝式浮游菌采样器的使用维护技巧

更新时间:2025-03-04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206
狭缝式浮游菌采样器是一种用于收集和检测空气中浮游菌的仪器,以下是其使用维护技巧:  
使用技巧  
采样前准备  
检查仪器:确保采样器外观无损坏,各部件连接紧密,电源开关、显示屏等功能正常,电池电量充足或外接电源连接稳定。  
清洁消毒:使用前需对采样器的采样口、采样管及培养皿放置区域等进行清洁和消毒。可以用75%酒精擦拭,然后自然晾干,防止残留的微生物对采样结果造成干扰。  
准备培养基:根据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,如营养琼脂培养基等,将其倒入培养皿并凝固。注意培养基的配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,保证其质量和营养成分。  
安装培养皿:打开采样器的培养皿放置舱,将准备好的培养皿平稳放入,确保培养皿与采样器的采样口位置对应准确,然后关闭舱门。  
采样操作  
选择采样点:根据相关标准和实际需求确定采样点,如在洁净室中,应在关键操作区域、人员活动频繁区域等设置采样点,一般距离地面0.8-1.5米高度。  
设置参数:通过采样器的操作面板设置采样流量、采样时间等参数。通常采样流量为28.3L/min或100L/min等标准流量,采样时间根据空气中微生物浓度和检测要求而定,一般为5-30分钟。  
开始采样:启动采样器,空气通过狭缝以一定速度被吸入采样器,其中的浮游菌会被均匀地收集在培养皿的培养基表面。采样过程中要保持采样器稳定,避免震动和移动,同时避免人员在采样点附近频繁走动或进行剧烈活动,以免影响采样结果。  
多点采样:如果需要对多个区域进行采样,按照上述步骤依次在各个采样点进行操作,注意在更换采样点时,要对采样器的外部进行简单清洁,防止交叉污染。  
采样后处理  
取出培养皿:采样结束后,小心打开采样器的培养皿放置舱,取出培养皿,注意不要触碰培养基表面。  
培养观察: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,根据培养基的类型和检测要求设置合适的培养温度和时间,一般细菌培养温度为30-35℃,培养48-72小时;真菌培养温度为25-28℃,培养72-96小时。培养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,并记录菌落数量和形态。  
数据记录与分析:根据培养后的菌落数量,按照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空气中浮游菌的浓度,并记录相关数据。同时,对菌落的形态、颜色等特征进行分析,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可能的来源。  
维护技巧  
日常维护  
清洁外壳:每次使用后,用干净的湿布擦拭采样器的外壳,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污渍。对于顽固污渍,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,但要避免清洁剂进入仪器内部。  
检查部件:检查采样器的各个部件,如采样口、采样管、培养皿放置舱等,确保无损坏、无堵塞。若发现部件有损坏或老化迹象,应及时更换。  
清理过滤器:采样器通常配备有过滤器,用于过滤空气中的大颗粒杂质,防止其进入采样器影响采样结果。定期清理或更换过滤器,一般每使用5-10次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清理。  
定期维护  
校准流量:每隔一定时间(一般为3-6个月),使用标准流量校准器对采样器的采样流量进行校准,确保流量准确稳定。如果发现流量偏差超过允许范围,应及时调整或维修。  
检查电机:检查采样器的电机运行情况,包括电机的转速、噪音、发热等。如有异常,应及时检查电机是否需要清洁、润滑或更换。  
性能验证:定期进行性能验证试验,如使用标准微生物气溶胶进行采样检测,将检测结果与已知标准值进行对比,评估采样器的采样效率和准确性。若发现性能下降,应查找原因并进行修复。  
长期保存  
清洁干燥:在长期保存前,对采样器进行全面清洁,确保无残留的培养基、微生物或其他杂质。然后将采样器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,避免受潮生锈。  
取出电池:如果采样器使用电池供电,应取出电池,防止电池漏液损坏仪器。  
定期通电:每隔一段时间(一般为1-2个月),对长期保存的采样器进行通电检查,确保仪器的电子元件和电路正常工作,防止因长期不使用而出现故障。
©2025 苏州源水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  备案号:苏ICP备12076592号-3
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    管理登陆     sitemap.xml